首页 >> 速递 > 精选信息 >

三缄其口的意思是什么

2025-11-07 06:35:31 来源:网易 用户:梅之达 

三缄其口的意思是什么】“三缄其口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,原意是形容一个人说话非常谨慎,甚至到了不敢轻易开口的地步。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因害怕、顾虑或不愿透露信息而保持沉默。

一、成语释义

词语 拼音 出处 原意 现代常用意思
三缄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 古代人认为嘴巴有三个关卡,要封住才能不说话 形容人极度谨慎,不愿开口说话

二、出处与用法

出处:

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中记载:“子产之从政也,择能而使之。……仲尼闻之曰:‘古之善言,莫如是矣。’”后世引申为“三缄其口”,意指说话极为谨慎。

用法示例:

- 面对敏感话题,他选择了三缄其口。

- 会议中,大家都三缄其口,生怕说错话。
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
类别 词语
近义词 默默无言、守口如瓶、闭口不言
反义词 唾沫横飞、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

四、使用场景

“三缄其口”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:

1. 职场场合:在涉及机密信息或可能引发争议的话题时,员工选择不发表意见。

2. 政治环境:在高压环境下,人们为了避免麻烦而保持沉默。

3. 人际关系: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,有人选择不说出真实想法。

五、总结

“三缄其口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成语,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。它反映了人在面对压力、风险或不确定因素时的自我保护机制。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是明智之举,但在需要表达观点和承担责任的时候,适度发言同样重要。

结语:

“三缄其口”提醒我们,在说话之前要深思熟虑,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何时该沉默,何时该发声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